蔬菜是江苏农业种植业生产的重要农作物,在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带动农民致富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全省蔬菜生产迅速发展,种植面积达到140万hm2,蔬菜产值2009年已超过粮食。
近年来,江苏省加大蔬菜病虫害监测与防治技术指导,特别是2017年开展现代农业(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创建蔬菜病虫绿色防控创新团队以来,加强蔬菜病虫绿色防控技术研究、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蔬菜病虫防控工作取得很大成绩(表1)。一是蔬菜病虫发生与为害得到有效控制。烟粉虱、菜青虫、小菜蛾、夜蛾类害虫和灰霉病、霜霉病、病毒病等发生程度持续下降。二是全省农药使用总量逐年下降,蔬菜用药次数和用药量明显减少,蔬菜基地产品农药残留检测合格率每年都在99%以上,绿色防控蔬菜品牌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市民接受。三是蔬菜生产基地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蜘蛛、瓢虫、草蛉、捕食螨、小花蝽等害虫天敌数量明显增加。四是蔬菜生产经营者自觉自愿使用绿色防控技术的人数越来越多。绿色防控除政策补贴以外,还有各种外来民间资本、工商资本和生产者个人的投入。江苏蔬菜病虫绿色防控能取得这些成绩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
1 政府高度重视
江苏蔬菜种类达200多种,加上栽培方式多、茬口复杂,因而病虫害发生种类很多、为害损失大。为有效控制蔬菜病虫害、降低农药使用量、促进蔬菜产业健康发展,各级政府和农业行政部门高度重视蔬菜病虫绿色防控工作。
表1 江苏蔬菜病虫绿色防控取得成效注:“3R”,即 residue,残留;resistance,抗性;resurgence,再度猖獗。取得成效 主要指标值病虫为害得到有效控制农作物农药使用量2018年比2017年下降5.9%,连续3 a负增长;蔬菜一个生长季节用药次数平均减少2.1次,使用量减少31%;示范区蔬菜产品2 a合格率为100%,生产基地2 a 个抽样样品合格率99%以上蔬菜生产生态环境质量提高主要病虫防控效果达到85%以上;病虫为害损失率控制在10%以内;集成24种主要蔬菜病虫绿色防控技术,主要虫害烟粉虱、斜纹夜蛾、菜青虫、小菜蛾等持续控制效果好,发生程度逐年下降农药使用量持续下降从事蔬菜生产的生产者对过度使用化学农药导致的3R问题认识水平提高,绿色防控意识从3 a前的50%提高到现在85%以上蔬菜田土壤盐渍化降低,通气性提高;蜘蛛、草蛉、瓢虫、捕食螨、小花蝽、赤眼蜂等天敌种类增加,数量上升30%以上菜农绿色防控意识增强
一是理清牵头单位。省、市、县(区)三级农业行政部门专门发文明确蔬菜病虫防控工作牵头单位,做到防控工作责任明确。
二是产学研联合攻关。充分利用江苏省蔬菜教学、科研、生产优势,通过重大病虫立项、科技攻关、自主创新、三新工程,加强合作,联合攻关。
三是产业体系带动辐射。通过江苏现代农业 (蔬菜)产业技术体系,专门设置蔬菜绿色防控创新技术团队和岗位专家,贯彻首席专家有关整个蔬菜产业体系的发展思路,带动全省50个蔬菜产业基地开展病虫绿色防控示范与推广。
2 财政加大投入
江苏省财政连续7 a每年投入1500万元用于蔬菜病虫生物农药补贴,2018、2019年江苏省财政通过建立蔬菜病虫绿色防控示范区等形式各补贴2000、2400万元。南京市市级财政连续4 a每年补贴1000万元用于园艺作物生物农药等绿色防控物资。苏州、无锡、常州、盐城等地加大财政补贴力度扶持蔬菜绿色防控,苏州通过绿色农药零差率补贴,由市、县(区)、镇(街)进行 18%~44%的差率补贴。张家港还对蔬菜用生物农药实行20%的负差率补贴政策,同时对蔬菜水(湿)旱轮作的田块按800元/667 m2标准进行补贴。宜兴市在全市666.7 hm2叶菜上进行夜蛾类害虫性诱杀补贴。
财政扶持引起各类社会资本加大绿色防控投入。徐州、南京、苏州等地外来社会资本投入到蔬菜防虫网室建设、防虫设施设备购置、高效低毒绿色农药使用等,促进绿色防控技术推广。
3 加强技术集成
近年来,江苏省植保植检站和蔬菜病虫绿色防控技术创新团队通过自发研究、合作开发、引进消化一大批蔬菜病虫绿色防控技术,并进行因地、因时、因作物、因对象的绿色防控技术集成。通过水(湿)旱轮作控制土传病害、灯光诱杀蛴螬及夜蛾类害虫、防虫网阻隔鳞翅目害虫、性诱杀夜蛾、性迷向小菜蛾、食诱杀甜菜夜蛾、生物农药应用等非化学防治技术,同时筛选出氯虫苯甲酰胺、溴氰虫酰胺、乙基多杀菌素、虫螨腈、茚虫威、嘧菌酯、咯菌腈等一大批高效低毒低残留、对环境友好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技术。
文章来源:《农民致富之友》 网址: http://www.nmzfzyzz.cn/qikandaodu/2020/0709/371.html
上一篇:浅析白山市农民致富新思路
下一篇:为乡村振兴攒足“人气”
农民致富之友投稿 | 农民致富之友编辑部| 农民致富之友版面费 | 农民致富之友论文发表 | 农民致富之友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农民致富之友》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